庐江况氏族谱 况[况、古音“许放”切,今读音作kuàng(ㄎㄨㄤˋ)] 一:姓氏源流 况(Kuàng 况)姓源出有三: 1、出自姚姓,起源于周代,以封地名为氏。在周朝初年,舜(黄帝的第八代子孙)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(今山东省境内),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“况”作为姓氏,称为况氏。后来改为况,称况氏。这是况姓的主要起源,真正的得姓始祖。 2、出自三国时期蜀国名人骠骑将军况长宁之后。据《蜀志》载:“汉有况长宁。”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,称为况氏。实为况氏十四世分支祖。 3、出自由黄姓所改。明代苏州知府黄钟,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,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。帝感其敬祖,不仅允许他改姓,还特意奖励了他。黄钟就成了况钟,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。实为四十九世分支祖。 况氏名人三国时见于四川,原汉蜀之地,但在宋、元、明、清之时,多出现在江西、安徽、广西一带。 从历史资料上考证,况是“况”(左边是三点水旁)的俗字,我国有姓况的人,也有姓况的人。况氏和况氏,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,但论起源流,确相通脉,原来是一家人。我国的况氏家族,主要有二支源流组成。一支是“以王父字为氏”,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,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,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姓的始祖。始于四川的况氏,到宋、元、明之际,却大量出现于江西省境内,并且以江西高安为中心。还有一支则是“改姓而来”。据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到了明朝永乐年间,被称为千古良吏的典范的苏州知府况钟,本姓为况,随养父姓黄,后来又改为姓况的,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。 二、迁徙分布 (〈周朝〉山东→河南→〈晋朝〉江苏→浙江→〈唐朝〉江西→〈明朝〉湖南→〈清朝〉广西、贵州、重庆、湖北等地部分况氏的迁徙)得姓始祖烈公,仕周,受封于况,子孙以国为氏,始居水北(山东)。十八传为昌伯公,于唐贞观时封开国侯,食邑四千户,居江右曲江(江西洪都府丰城之曲江),为江西况姓之始祖,始纂况氏谱牒,钦赐联有“海内文章伯,水南忠孝家”之句。后析居南昌之西山(新建县)。居水南。三十四传至政公,为河东节度使,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(847-859)食邑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。政之孙国用公析居上高之青城(大塘)。至四十四传景仙,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(1111~1118年)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(老屋况村)。然后子孙迁南方诸省。 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据《新编况氏族谱》(续民国《续江西谱》)记载,况姓始于周朝始祖受封于况,以封为姓。封地在今山东省境内,其后代以封地名为氏姓,称况氏,然后迁浙江,再江西,并望于江右。另一支况姓起源于三国时候,有个名人叫况长宁,他就是况姓的始祖。况长宁是四川人,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,起先都见于四川,而到了宋、元、明朝时候,况姓多见于江西了,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,况逵、况文、况叔祺、况真等人,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。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高安市、上高县、靖安县。 况姓另外一支来源是;是我国古代三大清官之一,况钟,况钟是江西靖安县人。况钟本姓为况,随养父姓黄,后来又改为姓况的。从况逵、况文、况真、况暹、况叔祺等名士的事迹,便可以一目了然。况是以江西为中心的名姓。从历史资料上考证,况是“况”的俗字,我国有姓况的人,也有姓况的人。况氏和况氏,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,但论起源流,确相通脉,原来是一家人。况姓望出筠州府(瑞州府)(今江西省高安市)。 三、历史名人 况 烈:仕周,受封于况,食邑永康郡,赠文简公。为况氏受姓始祖。 况 荣:拜秦相,后汉封荣国公。 况长宁:(生卒年待考),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,封骠骑将军,著名蜀汉文士,扑蜀尽忠,况氏鼻祖之一。 他曾说:“临事小心谨慎,靠好计谋成功。蜀是小国,所规划、所图谋的,在于固守和打仗。” 在《三国志·诸葛恪传》中记载:“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。且蜀为蕞尔之国,而方向大敌,所规所图,唯守与战,何可矜己有余,晏然无戚?斯乃性之宽简,不防细微,卒为降人郭修所害,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?往闻长宁之甄文伟,今睹元逊之逆吕侯,二事体同,故并而载之,可以镜诫于后,永为世鉴。” 当时人们称其所说为君子之言。 况昌伯∶隋拜谏议大夫.唐贞观时封开国侯.食邑四千户,居江右曲江(洪州西山),为豫章(江西)况姓始祖。始纂《况氏谱牒》。编成后,学士房(玄龄)杜(如晦)多以诗赠,奉太宗命,杜若虚为序,御题牒首曰:海内文章伯,水南忠孝家。 况 鼎:居新建西山太平乡,以忠孝上闻,官拜水南伯。唐宣宗幸其宅,赐“太平堂”匾,又赠门表曰:天下诗书府,山阴将相家。 况 吉:官银青光禄大夫,检校礼部尚书。 况 政:名朴,仕唐(一说宋),为河东节度使,掌国子尚书兼提调都军事。食采于筠州(高安),遂迁筠而家焉。 况国用:名雅,字子文。赐进士,任翰林院编修,北宋中期由筠州药湖迁上高城北东岳庙祠圣前,为敖邑(上高)况姓始祖。 况志宁:宋代诗人,存《百花桥》等五首诗。 况师点:宋代诗人,存《圣济院》诗。 况 逵: (生卒不详)字肩吾。元朝安徽庐江人,寓居江西高安。少时勤奋读书,有救世济民之志。这时科举罢废,遂以吏职求仕。至大二年(1309)任广西道廉访司书吏。泰定(1324——1327)末任光泽县尹。下车伊始,即以重法绳治豪绅,使其不敢为非。又提倡文教,兴建云岩书院,招集诸生讲学。有兄弟二人争田,则以《诗经·伐木》喻之,亲自讲授亲友和睦之道,二人感动,和解而去。改高安县尹,平反境内冤案,百姓立碑传颂政绩。元统二年(1335)擢庆元路提官。 况铭远:讳文兴,名景汤,上高大塘人。当元季兵乱之际,捐粟八百担赈济瘟疫,明初,援例宦武林(浙江)粮运使,后以子贵赐文林郎。事载县志。 况 钟:(1383-1443),字伯律,明朝江西靖安人。明成祖时出任苏州知府,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。为政务锄豪强,植良弱,举利除害,不遗余力,甚称良吏,与海瑞齐名。后来他秩满当迁,郡民二万余人主动向朝迁上表乞留,因此,皇帝特诏留任。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,皇帝感其敬祖,不仅允许他改姓,还特意奖励了他。黄钟就成了况钟,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。 况叔祺:(约公元一五六五年前后在世)字吉甫,江西高安人,明嘉靖庚戌(1550年)进士,钦差提督贵州学政,翰林院礼部郎中, 对古代的文字、器物、制度等等都有研究,他做官不忘学问,读遍这方面的古书,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,见到不少古代器物,再结合书本,写成了名著叫《考古辞宗》(二十卷)及《二史会编》(十六卷)、《大雅堂摘稿》、《四库总目》、《九夷古事》 [善本] : (一卷)传于世。 况 文:字应奎,江西高安人,明永乐甲申(1404年)进士,官两浙御史,谳决冤狱,人号神明,寻擢广东左参政。每于衙署中大书“平恕”两字,故所至深得民心。 况 真:字彦珍,明高安人,由岁贡历刑部主事,福建按察佥事,天性质直,用法平允,正统间邓茂七党寇汀州,真与马雄讨之。初有功,后失利,谪黑盐大使。天顺后复职,寻致仕。 况 暹:字鼎元,明朝上高人,由举人(永乐丁酉举人)历莱阳,汉川,归安教谕,官至光禄寺署正。志行纯洁,文章典雅。闲居三十年,以读书作文自娱。 况祥麟 :字皆知,号葵杠,嘉庆庚申(1800年)恩科举人,诰封奉政大夫,晋封中宪大夫。是个文学家,也是文字学,音韵学家,著有《红葵斋诗草附词》,《葵杠笔记》,《六书管见》。况祥麟为人和善,善启迪后进,对晚辈的学识品行影响很大。 况 洵:字云衢,号瑜卿,邑廪贡生,候选训导,历署河池州学学正,西林县学训导,敕授修职郎,赐封文林郎,钦加内阁中书衔,诰封奉政大夫。 况 澍:字雨人,道光乙酉年(1825)举人,己丑年(1829)进士,翰林院庶吉士,武英殿协修《康熙字典》,改刑部贵州司主事,升福建司员外郎,诰授奉直大夫。著有《东斋杂著》,《东斋诗集》。 况 澄:(1799----1866)字少吴,晚清广西临桂著名诗人兼地方文献整理学家,临桂况氏科举家族及其家族文学创作群体的首位进士、翰林,清季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的伯父。嘉庆戊寅恩科举人,道光壬午(1822年)进士,曾任翰林院庶吉士,授户部云南司主事,则例馆提调,官江西司员外郎,福建司郎中,山东道,贵州道监察御史,兵科,刑科给事中,工科掌印给事中,巡视西城。简放河南粮盐道两署,河南按察使。曾任道光甲午陕甘乡试主考官,道光癸巳会试,道光辛卯顺天乡试同考官,道光庚子河南乡试提调官。诰授中宪大夫。有《春秋属辞比事记补》,《西舍诗钞》、《西舍文集》、《使秦记程集》,《杂体诗钞》、《红楼谱》行世。 况 诠:字怡卿,廪贡生,候选训导,例授修职郎,敕赠文林郎,钦加内阁中书衔。 况周颐(1859~1926),近代词人。原名周仪,以避宣统帝溥仪讳,改名周颐。字夔笙,一字揆孙,别号玉□词人,晚号蕙风词隐。临桂(今广西桂林)人。原籍湖南宝庆。光绪五年(1879)举人。后官内阁中书、会典馆纂修,以知府分发浙江,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、端方幕府。其间,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。辛亥革命后,以清遗老自居,寄迹上海,鬻文为生。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,致力50年,为晚清四大家之一。20岁前,词作主"性灵","好为侧艳语","固无所谓感事"(赵尊岳《蕙风词史》)。光绪十四年(1888)入京后,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,以词学相请益,得所谓重、拙、大之说,词格为之一变。稍尚体格,词情也较沉郁,如〔齐天乐〕《秋雨》等。中日甲午(1894)战争时,愤于外敌入侵,写下一些伤时感事、声情激越的篇什,如〔唐多令〕《甲午生日感赋》、〔苏武慢〕《寒夜闻角》、〔水龙吟〕《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》、〔摸鱼儿〕《咏虫》、〔水龙吟〕"声声只在街南"等,反映"嘶骑还骄,栖鸦难稳"的现实和"壮怀空付,龙沙万里"的感慨。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、君臣的酣嬉,深致忧思,如〔三姝媚〕的"红楼依然,玉容歌舞"、〔莺啼序〕的"有恨江山,那能禁泪"等。 辛亥革命后,况周颐与朱孝臧唱和,受朱影响,严于守律,于词益工。 况周颐尤精词评。著有《蕙风词话》 5卷,325则。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。1936年,《艺文》月刊又载《续编》2卷,凡136则,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。1960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,统名《蕙风词话》,与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合刊出版。况周颐的词学理论,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。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"意内言外"之说,乃"词家之恒言"(《蕙风词话》卷四),指出"意内为先,言外为后,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"(《蕙风词话》卷一),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,讲究寄托。又吸收王鹏运之说,标明"作词有三要,曰:重、拙、大"。他论词突出性灵,以为作词应当"有万不得已者在",即"词心","以吾言写吾心,即吾词","此万不得已者,由吾心酝酿而出,即吾词之真"。强调"真字是词骨,情真、景真,所以必佳"。但亦不废学力,讲求"性灵流露"与"书卷酝酿"。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。此外,论词境、词笔、词与诗及曲之区别、 词律、 学词途径、读词之法、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,往往发前人所未发。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、认为它是"自有词话以来,无此有功词学之作"(龙榆生《词学讲义附记》引)。 况周颐著作,有词 9种,合刊为《第一生修梅花馆词》。晚年删定为《蕙风词》2卷。又有《秀道人修梅清课》1卷,与张祥龄、王鹏运联句词作《和珠玉词》1卷。又辑有《薇省词抄》11卷,《粤西词见》2卷,《词话丛钞》10卷。 此外,尚著有《词学讲义》、《玉栖述雅》、《餐樱庑词话》、《历代词人考略》、《宋人词话》、《漱玉词笺》、《选巷丛谭》、《西底丛谈》、《兰云菱梦楼笔记》、《蕙风簃随笔》、《蕙风簃二笔》、《香东漫笔》、《眉庐丛话》、《餐樱庑随笔》等。 况仙根:[清]初名桂本,以字行,号幼楳,自号味道人,广西桂林人。祥麟孙。麇生,官昭平训导。篆摹彝器款识,隶学礼器、史晨,精研刻印,嬉宗秦、汉,铁线满白,尤所擅长。 1、况姓历代进士 (部分) 况 章:江西上高人,北宋元佑丙寅(1086年)进士,官佥都御史. 况 文:江西高安人,明永乐甲申(1404年)进士,官广东左参政. 况 琛:同榜进士,官永平教授. 况 莹:赐进士,官文渊阁学士. 况 璧:明进士,兄弟同榜,官修撰. 况 璟:江西高安(老屋况村)人,明弘治庚戌进士,官刑部郎中,苏州知府. 况 照:江西高安(老屋况村)人,明戊辰进士,官大理寺卿,广西按察司令事. 况维煊:江西高安人,明丙戌进士,官吏部考功司郎中. 况叔祺:江西高安(老屋况村)人,明嘉靖庚戌进士,钦差提督贵州学政,翰林院礼部郎中. 况上进:明嘉靖癸未进士,官都御史. 况逢春:江西上高人,清嘉庆癸酉进士,官广西庆远府知府. 况 澄:广西临桂人,清道光二年进士,他的兄弟况洵,况澍都是进士.清四大词人之一况周颐的伯父 况 洵:广西临桂人,清进士,况周颐的父亲. 况 澍:广西临桂人,清进士. 况桂馨:江西新建人。光绪二年丙子二甲七十四名进士,散馆授编修,翰林院二品顶戴。 况国泰:江西上高人,清末己丑科进士. 2、历代举人(部分) 况伯固:南宋咸淳丁卯(1267年)解元。 况思文:明庚子举人。 况清宁:明解元。 况清旭:明癸卯举人。官淮安守备。 况一经:嘉靖壬午(1522年)举人,官广东连州知州,赠奉政大夫。 况维墉:明辛卯举人,官淮宁知县。 况子玉:明丁卯举人,官宣城知县。 况于梧:明嘉靖甲子(1564年)举人,官绍武同知。 况尚镇:明辛酉举人,官广信守备。 况暹:明永乐丁酉(1417年)举人,赠光禄大夫。 况琏:明景泰庚午(1450年)举人,官四川茂州知府。 况春魁:字应星,己酉科武魁四名。 况文英:丁酉举人。 况汝霖:己卯举人,丙戌拣选知县。 况绍钟:壬申科举人,侯选守备。 况鸣韶:辛酉举人。 况起谓:甲辰举人。 况大业:丁酉举人,官千总。 况维翰:丙午举人。 况梦飞:清朝举人。 况祥麟:[清]字皆知,号花矼,广西桂林人。嘉庆五年(一八oo)举人,砥行劬学,年开九秩,犹能伏案。精篆籀六书之学,间作印章,苍劲入古。著经述、六书管见、红葵斋诗。其家族四代有举人十人。
该帖子被dtksz在2009-12-24 22:08:00编辑过 |